2024 年 6 月 28 日下午,由玉溪师范学院法学院承办的金社大讲堂(第 2 讲)在学术湾平台正式面向全国社会工作人才开讲,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与学生同步参与。本次讲座由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费梅苹教授主讲,法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杨娜主持。
费教授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及反思》(基于上海的实践观察)这一极具深度与内涵的主题展开了精彩讲座。讲座伊始,费教授极为细致地从青少年社会工作所依托的法律、政策以及制度基础切入。她深入剖析相关法律法规对青少年权益保障的细致规定,阐述政策层面为青少年成长所构建的支持体系,以及制度层面如何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在讲解过程中,旁征博引,引用大量翔实的数据与官方文件内容,使听众对这一基础层面有了清晰透彻的理解。
然后,费教授结合上海市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讲解。她所选取的案例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诸多方面,例如有因家庭环境复杂导致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帮扶案例,在这个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如何一步步深入了解青少年内心世界,运用专业方法化解其心理阴霾;还有涉及青少年违法犯罪后的矫正案例,详细讲述了司法服务与社会工作如何协同合作,帮助这些青少年重新回归正轨。每个案例都讲解得绘声绘色,将其中的困难、挑战以及解决方法一一呈现,让听众仿佛置身于这些实践场景之中。
随后,费教授对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她站在宏观的视角,清晰地阐明了国家政策对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从国家长期以来在教育、就业、心理健康等多领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深入分析其背后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深远意义与殷切期望。同时,她还详细讲解了有关青少年的司法服务,包括在司法程序中社会工作者如何介入,如何为涉事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社会关系修复等专业服务,以及社会工作者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服务逻辑与服务程序。从接案时的精准评估,到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再到实施过程中的灵活调整以及结案后的跟踪回访,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最后,全面总结了在个案工作中的思考,如如何更好地建立与青少年的信任关系,如何应对个案中的突发情况等,以及对推动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深度思索,提出了在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社会宣传等多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在分享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中,针对师生们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费教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逐一给出了精辟且精准的回应与解答。无论是关于理论层面的深入探讨,还是实践操作中的具体困惑,费教授都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了解惑。针对学生问到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费教授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与上海的多元文化特色,给出了极具指导性的建议;对于有老师提出的关于如何整合社会资源以提升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效果的问题,费教授从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主体协同合作的角度进行了全面分析。
通过本次学术活动,学生们收获颇丰。他们对青少年社会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以往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在未来的学习中,他们将更具方向感和目标性,明确自己在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的努力方向,无论是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更加专注,还是在实践活动中更有热情与信心地去参与,都将为他们日后成为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奠定坚实的基础。此次讲座无疑在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