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25级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坚定专业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学业路径,9月6日晚,在模拟法庭、13教学楼三个会场同步开展法学、社会工作、老年学三个专业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各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围绕学科特色、培养体系、职业发展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度解读,为新生送上“专业认知第一课”。
法学:以信仰之光照亮法治之路
在模拟法庭庄重的国徽下,法学专业李颜超老师以法治青年的使命与成长为主题,与新生展开亲切互动。从为何选择法学的初心追问,到法学学习的苦与乐的真实分享;从学校理论+实践+竞赛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解析,到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崇高性价值阐释,李老师用鲜活案例与专业视角,层层分析法学学习的深层逻辑。法律不仅是规则之治,更是对公平正义的永恒追求。他特别强调,大学四年需注重知识积累—思维训练—实践提升的阶梯式成长,鼓励新生尽早参与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实践活动,在学中用、用中学中厚植法治情怀。活动尾声,25级法学专业新生班主任马伊蕾老师带领全体新生面向宪法庄严宣誓,铿锵誓言响彻法庭,不仅是对法律职业精神的庄严承诺,更标志着25级法学学子正式开启“法律人”的身份之旅。
社会工作:以专业温度赋能成长之路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会上,杨娜老师以“新时代社工的使命与担当”为切入点,系统阐释社会工作的学科特色、社会价值与广阔前景。她强调,社会工作不仅是“助人技术”,更是“治国艺术”,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老一小”服务等领域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专业使命。杨老师强调把英语四六级作为“国际视野钥匙”,鼓励同学从大一开始备考,为未来参与全球社会服务储备语言资本。她特别叮嘱,要紧盯行业政策与动态,提前规划职业路径,把“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
老年学:以朝阳视野锚定银发赛道
老年学专业教育由曲玲玲、郑艳姬两位老师联合开展。郑艳姬老师以“赋能老龄事业——老年学专业发展前景介绍”为主题,直观呈现老年学专业的广阔前景——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到适老化产品研发,从老年心理关怀到代际文化融合,老年学人才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需求迫切。两位老师通过"行业现状—就业方向—能力要求"的立体解读,详细介绍了老年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并结合往届毕业生去向,为新生描绘了专业多元职业路径。曲玲玲老师在总结中鼓励新生,以“跨学科视野+人文关怀”为底色,在服务社会中成就精彩人生。
此次专业教育活动既是一次学科认知的导航课,更是一场成长规划的启蒙课。通过教师深度解读、互动答疑与仪式化引导,新生们不仅明确了“学什么、怎么学”,更坚定了“为何学、为谁学”的价值坐标。作为学院的成员,全体新生表示将以此为起点,持续把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生涯教育深度融合,把“小我”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法学院团委 学生会 供稿)